2月2日,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网站公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获得三项2020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拟奖励。其中,田长彦研究员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拟奖励;由凌红波研究员等完成的“多尺度协同的荒漠河岸林生态水调控理论与关键技术”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拟奖励;由姜彤研究员等完成的“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时空演变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一等奖拟奖励。
田长彦作为新疆绿洲农业生态研究方向的领军人,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地方委托项目等40多项。立足灌区,揭示绿洲农业中低产田成因,提出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体系;确立了“相生植保”理论,研发了新疆棉蚜生态防控技术,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探明了新疆盐生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了其耐盐机制,攻克盐碱地资源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技术,开创了新疆盐土农业范式;揭示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系统的生态效应,以水肥一体化为切入点,创立绿洲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为绿洲农业高产高效与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1项。
“多尺度协同的荒漠河岸林生态水调控理论与关键技术”成果解析了胡杨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发展了干旱区流域生态水调控的基础理论;建立了精细刻画荒漠河岸林生态需水量时空格局的技术方法,定量分离出依靠河道渗漏和生态闸引水补给其生态需水量的比例和离河宽幅,为塔里木河的生态保护及生态引水工程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直接支撑;创建了基于荒漠河岸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效供水技术模式,研发出流域生态水应急调控的技术方案,支撑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水的科学调度。成果已发表论文108篇,其中sci论文37篇,提交政策咨询报告8份,出版专著2部,专利10件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时空演变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成果创建了“强度-面积-持续时间”多维极端事件辨识方法,提出了适用于西北干旱区的干旱评估指数,辨识了干旱事件的演变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定量评估了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的干旱经济损失,指出控温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出了人口和经济预测模型的本地参数化方案,首次构建了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格点化(0.5°×0.5°)社会经济数据集;系统评估了中国西北五省城市人口面临的高温死亡风险,发现相较于全球升温1.5℃,升温2.0℃每年将会增加两千余人的死亡;揭示了气候变化使西北干旱区内陆河上游突发性冰湖溃决洪水频率显著增加;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从二十世纪60年代的40%增加到目前的57%;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暴雨洪涝灾害人口、经济动态暴露度和脆弱性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成果已发表论文125篇(sci论文84篇,cscd论文41篇),出版相关专著3部,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