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28

  4232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自治区科协主席王永明,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谢国政一行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副所长雷加强、综合办主任张向军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辖属的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阜康站)、木垒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监测试验站(以下简称木垒站)、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以下简称吐鲁番植物园)等3个野外台站展开调研,还应邀考察了新疆叶希丽公司吐鲁番藻类治沙试验场。在调研中,亲切慰问一线科研人员,了解野外台站运行情况及面临的实际问题。王永明寄语坚守在基层一线的科研工作者:“要坚守科学理想,实现有价值的付出,才会拥有真实的幸福感。” 

阜康站:荒漠是科研之梦开启的地方 

  4月的春风和煦温暖,即便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这样的地方,依旧生机盎然,小花荆芥、角茴香、婆罗门参、尖喙牻牛儿苗、弯果黄芪等各种短命植物,绽放着独具魅力的花朵,与周边干旱少雨的气候形成鲜明对比,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 

  423日,顶着烈日,王永明一行踏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前往阜康站在北沙窝的观测点。在和阜康站站长李彦研究员、副站长马健研究员的深入交谈中,王永明了解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干旱区唯一受大西洋冷湿气流影响的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的沙漠。受中亚西风环流影响,且水源较多,这里生物种群丰富,荒漠植物生长良好,是世界温带沙漠中具有最丰富的植物物种与基因资源的典型区域。了解古尔班通古特的环境特点,有助于加深对我国西部乃至中亚沙漠区或干旱区的认识。在一线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阜康站已然成为全国生态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发展最为重要的野外观测实验、科学研究和示范基地 

  王永明深入了解了阜康站科研人员的工作状况,在得知一线科研人员每天天不亮就扛着各种设备,带着干粮和水,被司机送进沙漠腹地进行观测,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只有到了日暮时分,才会回到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基地休息的实际状况之后。王永明感慨道:“不要以为沙漠中缺少生命力,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再极端的环境里,都能绽放出绮丽的生命之花。再荒芜的空间中,都不缺乏激情的坚守。对于坚守在基层一线的科研人员来说,荒漠就是科研之梦开启的地方,理想和信念,支持着他们的梦想!” 

木垒站,科研理想铸就未来 

  作为一个野生动物生态系统观测站,木垒站远离城市,扎根荒野,距离木垒县城80多公里,基本属于人迹罕至之地。通往观测站没有道路,现有的进站路线中,有60多公里的路程完全是以越野方式在荒野中压出一条路来,普通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水、蔬菜、粮食等等,所有生活补给,都要靠从外面运输进来,站上除了科研设备以外的其他物件,都极为简朴。全站10位工作人员,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坚持长期开展荒漠珍稀濒危鸟类和荒漠有蹄类动物的跨国界保护研究与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并开展与重大动物疫情相关的野生动物种群动态、迁徙路线与规律的长期监测。 

  424日下午,迎着瓢泼大雨、在没有道路的荒野中行径了将近2个小时之后,王永明一行来到了木垒站。见到了正在那里进行观测工作的年轻博士吴柯、徐文轩和博士后李邦。24岁的吴柯作为一个乌鲁木齐市长大的女孩子,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观测站,常常一住就是几个月。这里的年轻人从不会因为条件艰苦而放弃在木垒站的实地观测,这种科研精神让大家感动。 

  木垒站站长杨维康研究员介绍了该站目前运行的相关情况和取得的科研成果。截止2015年,在站工作中外专家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9篇,其中sci收录杂志上发表39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看到在条件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有高学历的年轻人愿意坚守,潜心做研究,王永明很感慨,他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说:“只有内心充满着理想的人,才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放弃世俗的物质条件,坚守自己的科研事业。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有理想,才有未来。这种内心纯净的追求,或许不被世俗所理解,但是,你们不求一时被别人理解,因为你们自己理解这项事业的崇高,为了理想……” 

  王永明一行还详细询问了科研人员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和在当地生活的情况。 

  随后,王永明及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治沙专家一行来到新疆叶希丽公司位于鄯善县迪坎乡迪坎村的藻类治沙实验场,了解该企业在那里开展的藻类治沙相关实验情况,对企业利用科研成果参与防沙治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专家就实验开展情况和推广等提出建议意见。叶希丽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能与研究所合作,引入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最新科研成果为新疆的防沙治沙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吐鲁番植物园:在低海拔区域成就高水准成果 

  4月于吐鲁番而言,已然进入初夏,艳阳炙烤着大地,炎热裹挟着人们。在世界海拔最低的植物园里,辛勤工作着的科研人员,丝毫没有被一股股的热浪影响到,反而更加专著于自己的研究。冒着酷暑,70多岁的潘伯荣研究员亲自栽种甘草,收集相关数据。尽管身体不适,他依然坚持所有研究,哪怕是最基础的工作,都自己动手。对科研的执着和细致,成就了潘伯荣研究员在全国优良固沙植物选择引种驯化及荒漠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工作方面的显著地位。 

  425日,当王永明一行来到吐鲁番植物园时,潘伯荣研究员和副园长段士民详细介绍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相关情况,并带着大家头顶烈日参观了沙拐枣属植物专类园、沙拐枣种质资源圃、准噶尔荒漠景观区、荒漠植物活体种质标本园、民族药用植物专类园、荒漠经济果木专类园、荒漠野生观赏植物专类园、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专类园、盐生荒漠植物专类园、柽柳植物专类园等专类园区及科普展馆。神奇的沙漠植物紧紧吸引住大家的目光,生存环境如此恶劣,沙漠植物却依旧生机勃勃。 

  当得知潘伯荣研究员带领团队基于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相关研究申报的“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迁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态建设应用” 荣获了2015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时,王永明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表达了对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深深敬意。他说,在世界海拔最低的植物园里,因为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让那些原本不被人所关注的沙漠植物,通过你们的研究成为荒漠治理的高技术成果,走进人们的视野,让原本普通的物种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散发着科学的芬芳。你们艰苦卓绝的精神,你们为科研理想而有价值的付出,让你们获得的幸福感那么真实。这里海拔虽低,但是你们勇于攀登科研之峰的境界、你们顽强无私的精神,高过珠穆朗玛峰!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希望你们多出成果,不断创造新佳绩。” 

  先后陪同调研的还有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新文研究员,学会办主任刘瑛等。 

考察阜康站

杨维康研究员介绍木垒站工作

潘伯荣研究员介绍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各类园区情况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