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的咸海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0多名科研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聚在一起,共同对咸海生态问题进行“会诊”。
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之间,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水源主要来自阿姆河与锡尔河。近50年来,咸海水域面积和水量大幅减少、矿化度增加,干涸湖底每年会产生4000万至1.5 亿吨的盐尘,严重影响中亚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新疆生地所多年来积累了有效的荒漠化防治经验,从2010年开始与周边国家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组织数次科学考察,现已在咸海周边开展了生态修复实验示范,在穆伊纳克实验站建立了面积为30亩的盐生植物繁育基地,引进中国的耐盐植物以及重盐碱地绿化技术、快速繁育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说,本次会议将发起多方参与的“绿色咸海国际科学倡议”,希望通过凝聚多边力量,建立多国参与的科学研究和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合作机制,聚焦咸海生态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
据悉,研讨会为期2天,还将启动“生物与土壤联合实验室”,该专业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监测、土壤-植物-微生物关系研究、抗逆性作物基因研究等。(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通讯员 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