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18

  中新社兰州6月16日电 (记者 丁思)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雷加强16日在兰州表示,将汇集中国国内防沙治沙最新成果和智慧,筛选出若干适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推动中国防沙治沙成果走出国门,分享中国治沙经验与智慧。

  6月15日至16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防沙治沙新材料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林科院以及新疆旱海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机构和企业,就中国防沙治沙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国际合作等展开研讨。

  据雷加强介绍,该所申报的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非洲绿色长城建设适宜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获得中国官方批复立项,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新技术将走进非洲。

  雷加强说,该项目要完成两个“清单”。其一,是系统了解和诊断非洲荒漠化问题和技术需求;其二是收集中国荒漠化防治新技术、材料和产品,并进行技术环境适应性评估,列出中国能够提供给当地的技术清单。该项目还将在非洲建立中国荒漠化治理技术展示区,构建适宜于非洲“绿色长城”技术应用模式。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表示,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防治荒漠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屈建军说,西北研究院向来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沙治沙方面的国际合作,承办了15期防沙治沙国际培训,也希望借此机会,将该院治沙的经验和智慧分享至“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

  会上,企业负责人还分享了沙漠灌溉技术的突破、生物基聚乳酸沙袋沙障治沙技术、新型复合生物有机阻水、保水抗蒸发材料在防沙治沙中的辅助应用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多年来,甘肃官方、企业、民间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索和“新招”层出不穷,一些新型的科技治沙成果不断走向海外;同时,也吸引着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来甘肃参观取经。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