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18

  本报记者 冯丽妃 

  “我是中国制造的科学家!”奥萨马·阿布沙特喜欢用这句话诠释他在中国的成长故事。作为一名埃及在华科研工作者,他参加了5月14日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阿布沙特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8年他到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最初,我的朋友们担心我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会很困难,尤其是因为语言和交流的障碍。”他回忆说。但看到屋子里收藏的很多物品都是“中国制造”,想到硕士论文中50%~60%的引语来自中文文献,他决定迎接生命中这个“最大可能也是最精彩”的挑战。

  读博4年间他没回过埃及;毕业时,他已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篇微生物与环境的论文,获得中国科技部的7个奖项。“从奥萨马先生变成奥萨马博士对我来说是非常愉快的体验。”阿布沙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与中国朋友的友谊意味着什么。”

  回到苏伊士运河大学任教的阿布沙特一直与中国朋友保持联系。2014年,他受邀到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做8个月的博士后。其间,阿布沙特经中国同学介绍申请了科技部“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加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军团队工作。这使他成为首位申请并被“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录取的埃及人。“我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了埃及的同事,现在有30多位埃及科学家在中国工作。”阿布沙特介绍,目前还有500多名埃及研究生在华学习。

  从2014年到2016年,阿布沙特连续两年受到“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资助。今年1月,在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国际博士后项目资助下,他继续在新疆生地所做研究,与中国同事一道研究如何提高植物对盐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中国科学家合作期间,他已在高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6篇sci文章。

  “在中国的6年给我提供了非常充实的经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是谁。”阿布沙特说,“我已经不再是一个躲在背景中悄无声息的人,而是成为了一个站在聚光灯下、直面刻着我名字的责任的人。”

  2015年3月,阿布沙特应中国科技部邀请,在北京向2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讲述自己在华科研成长经历,希望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埃及,他在青年科研人员代表座谈上讲述的在华求学和工作经历得到许多中埃媒体的报道,让更多埃及人了解到中非科学和技术合作项目。

  “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随着习近平主席访埃以及塞西总统访华,中埃科学合作正在不断向前发展。”阿布沙特说,“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埃合作、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走廊新特殊贸易区的合作是一个战略转变,它将中埃关系提到了新的综合战略伙伴关系水平。

  现在,关于中埃科技合作,阿布沙特有两个梦想:“小梦想”是在埃及建立中国科学院—阿里什大学联合实验室,他希望能在“一带一路”计划支撑下实现这个梦想,给两国青年科学家提供交互平台;“大梦想”是在建设中的埃及新行政首都(开罗以东40公里处)建立最大的中国—非洲科技城。“这个科技城的政策是与中国科学家合作,聘用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非洲科学家,其主要目标是聚焦如何帮助非洲国家进行科学技术创新,这将会为非洲和埃及发展带来极大帮助。”阿布沙特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5-15 第2版 专题)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