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阻挡风沙移动,减少风沙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危害。全球大气环流和局地气流的双重作用导致了荒漠边缘区风沙移动路径复杂、绿洲生态防护艰难。因此,研究过渡带风沙移动及沉积机制,对保护绿洲生态系统、防治荒漠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徐海量研究员团队,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和库尔勒绿洲之间的过渡带选择为研究区域,考虑到风沙长距离移动和局部扩散的特征,基于gdas全球数据同化系统的气象数据和地面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明确了该区风沙移动路径;监测了不同下垫面、不同高度和对应不同方向风沙的降尘量,分析了下垫面的防风效益,揭示了下垫面变化和局地气流之间的反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库尔勒绿洲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库姆沙漠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之全球环流及因山地与沙漠之间的气压梯度产生的局部气流,导致了该区风沙格局的复杂性;库尔勒绿洲的风沙主要由nw-n、sw-w和se-s三簇气流引起,其中,由南向北的se-s簇气流的发生频率占52%,引起沙尘暴的概率为91.3%,是库尔勒绿洲风沙危害的主要驱动力;不同下垫面从0.2m到1.5m高度,降尘量平均减少了9.2%;在荒漠天然植被和防护林的双重作用下,到达绿洲区的风沙量减少了44.3%。
研究结果以“aeolian dust movement and deposition under loc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a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of the northeastern taklimakan desert ”为题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论文第一作者为艾沙江·艾力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徐海量研究员。该研究得到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新疆土地综合整治中心委托项目支持。
文章链接:
图1:研究区不同下垫面分布及降尘量变化
图2:对应不同方向风沙的降尘量
图3:下垫面变化和局地气流之间的反馈作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