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次于蒙古国,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蒙古野驴种群,其中80%以上的个体栖息于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然而,近年来卡山保护区经历了矿业开发、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干扰,可能导致蒙古野驴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因此,明晰人类活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蒙古野驴生境及其连通性,对科学有效地制定蒙古野驴种群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康研究员团队在卡山保护区进行了长达15年的野外监测。作者采用集成物种分布模型(ensembl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和最小成本路径(least-cost path)等方法,分三个时间段,分析了矿业开发和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蒙古野驴生境及其连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卡山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的生境大小和空间分布在研究的三个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矿业开发前(2005年),饮用水源是影响其生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当矿业开发达到顶峰时(2011年),距矿区的距离成为影响生境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在进行生态修复及道路建设后(2019年),饮用水源及距铁路的直线距离成为影响其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蒙古野驴潜在生态廊道的空间位置随着不同时期核心生境斑块空间分布的变化而变化。高速公路和铁路建成(2019年)后,蒙古野驴的核心生境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生境斑块与道路距离的增大是导致该时期潜在生态廊道的长度达到最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保护蒙古野驴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其核心生境斑块和潜在生态廊道周围的生境质量,缓解其生境破碎化程度。
相关成果以“the effect of mining and road development on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connectivity of khulan (equus hemionus) in northwestern china”为题发表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体系运行专项和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等基金的支持。
文章链接:
图1 2005年、2011年及2019年卡山保护区蒙古野驴的潜在生态廊道。
图中绿色斑块为核心生境斑块,红色线条为潜在生态廊道。
图2 蒙古野驴 (equus hemio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