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水文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区和我国西部内陆新的贸易线路,中巴经济走廊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涉及人口约2亿,频繁发生的水文气象灾害对区域经贸合作、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已经凸显。
在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阿克苏站团队针对各灾种(暴雨、高温、干旱、低温、洪水)创建了多维灾害事件辨识方法、数据采集系统及管理平台;制作了中巴经济走廊地区高分辨率格点化(0.25°×0.25°)逐日气象数据集及灾害事件数据库(如发生位置、影响面积、发生强度、重现期、持续时间等);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暴露度、脆弱性开展了各灾种的风险评估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发表论文30篇(sci论文16篇,cscd论文14篇),取得国内发明和国际发明专利各8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0项;基于自主研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识别方法与高分辨率社会经济格点化数据集开展的创新性研究,发表于earth’s futur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tmospheric research等期刊;依据核心成果撰写的普查方案有力支撑了新疆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拓展了干旱区气候水文灾害事件的相关识别技术与方法,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科学支撑。
论文链接:
部分代表性软件著作权与专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