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生态系统脆弱。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深入了解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致力于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领域研究。自2015年起,新疆生地所联合双方合作单位,针对中亚地区气候变化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中亚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气候总体呈变暖趋势,增温幅度为每十年升高0.30°c,高于全球平均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趋势表现的尤为明显,达到每十年升高0.39°c,并以春季增温较为显著。在空间尺度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气候变暖显著。
研究中还发现,气候模型hadcm3,miroc5,mpi-esm-lr,mpi-esm-p,cmcc-cm和cmcc-cms能较好地模拟中亚地区降水。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大气环流是影响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为中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决策过程要素选取以及改善基础气候观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疆生地所于瑞德研究员团队以中德中心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阐述了中德合作在中亚地区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研究成果以climate change in central asia: sino-german cooperative research findings为题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