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行为是动物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环境的一种适应行为。多数有蹄类动物雌雄个体在不同时期的觅食策略、生境选择和社会偏好均不相同,致使它们仅在发情期因交配而聚集形成混合群,在非发情期雌雄分别集群,这种现象被称为同性聚群(或两性分离)行为。研究动物同性聚群成因能够揭示雌雄个体对生境条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应对环境胁迫时不同的行为反馈,对指导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性二型是指同一物种成年雄性个体体重和体型远大于成年雌性个体的现象,这种巨大差异可能导致两性具有不同的栖息地选择、相异的行为时间分配特征以及较低的行为同步性。性二型被认为是引起有蹄类动物同性聚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既然雄性亚成体体重已经超过成年雌性,那么他们之间的体重差异是否导致雄性在亚成体时即离开其母亲?如果是,这些雄性亚成体离开后是加入到一个成年雄性组成的群体以更好的与其它雄性交流(比如学习打斗技巧和栖息地选择),还是与其它亚成体雄性单独成群?这些问题均有待回答。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团队联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以及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研究了典型性二型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山羊同性聚群模式以及雄羊年龄对其同性聚群模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北山羊雌性与雄性个体间具有明显的两性分离现象,雌雄个体仅在发情交配期聚集形成混合群,其余时期主要以单性群为主,其分离程度与雄性年龄有关;雄性年龄越大,雌雄两性分离程度越高。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雄性北山羊个体之间也存在分离现象,其分离程度与雄性个体之间年龄的差距有关。随着雄性个体之间年龄差距的增加,其分离程度增大。另外,雄性个体倾向于与它们年龄相似的同性个体聚集成群,由于具有相似的体型和营养需求,因而表现出相似的时间分配模式,从而保证了群体活动的高效率,提高了北山羊的适合度,更利于其生存。
相关研究以“the effect of male age on patterns of sexual segregation in siberian ibex” 为题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上。
成年雄性北山羊
北山羊混合群
雌性与不同年龄雄性北山羊同性聚群月变化模式
图中观察值(黑点)在预期区间(灰色区)上部,表明雌雄个体以分离为主;观察值在预期区间下部,表明二者聚集分布;观察值在预期区间之间,表明二者随机分布。
不同年龄雄性北山羊聚集与分离月变化模式
图中观察值(黑点)在预期区间(灰色区)上部,表明雄性个体以分离为主;观察值在预期区间下部,表明聚集分布;观察值在预期区间之间,表明二者随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