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芬兰气象研究所北极空间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高山与极地寒区变化观测与理解国际研讨会在芬兰拉普兰索丹屈莱北极空间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站长李兰海前往参会。
芬兰气象研究所空间与地球观测研究部主任jouni pullianinen在致辞中提到,芬兰高度重视北极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的观测,在拉普兰地区修建了先进的空间观测基础设施、存储和计算设备以及完善的地面监测网络,可为北极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为了加强中芬两国在高山和寒区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芬兰气象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并在研讨会上揭牌。
在研讨中,国内外与会专家从北极与高山寒区地球观测与数据产品、地球观测新卫星系统计划、三极气候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关键变量等方面展开讨论。李兰海作了题为“snow measurement and avalanche monitoring in tianshan mountains of central asia”的报告,对天山积雪特征的点、线和样方调查,横穿天山的218国道积雪雪崩发生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会者对天山积雪特征和积雪雪崩发生规律方面的研究表现了浓厚兴趣,认为这些研究将为高山和寒区的积雪特性和积雪灾害地面反演提供重要支持。
高山与极地寒区变化观测与理解国际研讨会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专门性任务小组高寒区任务组启动,旨在围绕空间大数据技术,研讨和交流高山与极地寒区的观测和理解,并支持地球观测组织寒区监测计划的工作。
李兰海作报告
芬兰气象研究所北极空间中心综合试验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