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电竞网站首页 > 纪念文集

我与天山的约定-亚博电竞网站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7-17
李兰海
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一句哲语所言: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回忆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生地所”)庆祝六十华诞之际,回顾自己与生地所和天山积雪站共同成长的历程,既是为所庆征文《我与生地所》贡献一份微薄的文字,也是为自己人生的黄金时段留一段记录与念想。现在是加拿大时间晚上,天还没黑,但暴风雨使得房间略显昏暗。茶水喝完,我起身续茶顺便活动筋骨,望着风声呼啸的窗外,思绪将我带回到了过去的时光,随后脑海中如电影一般浮现我与研究所打交道的这14个年头。
初识
  2001年时我还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做博后,在这期间开发了流域融雪洪水水文模型 (sdhydro)。2005年年尾,应国家基金委之约,参加基金委“黑河流域计划”论证会,介绍sdhydro,认识了时任副所长陈曦;陈所长希望模型能在新疆应用。2006应陈曦所长之邀,我来到新疆生地所访问,介绍相关积雪水文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研究。我深刻的记得,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初夏,但乌鲁木齐的气候很舒适宜人,并不显燥热。此次访问,仅仅待了一个多星期,带着对新疆以及天山并不全面的认知我回到了加拿大。那会并不知道未来的十几年里会与生地所结下这么一段不解之缘,只是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回来看看。
  终于机会来了,2008年我入选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全职到生地所工作,开始了我与生地所十几年共同成长的旅程。2008年我到生地所之后,针对研究所当时研究人员和科研基础设施现状,着手组建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2009年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通过自治区科技厅评审,成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同年我接到任务全面负责天山积雪雪崩站工作,开始积雪站重建工作计划。积雪站位于国道218附近,地处天山深处,站上没有网络,没有电,没有正常的物资补给,几乎与外界隔离,条件很是艰苦。但积雪站天然的研究环境让我对天山的积雪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要揭开天山积雪真面目的决心。
成长
  在新疆生地所良好的科研环境条件下,使我快速进入科研状态,开展了气候变化对融雪洪水影响、雪崩灾害风险、以及天山山区百年积雪雪深和流域水文重建研究。随着对天山积雪和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2010年我提出积雪站应在原有基础上拓展研究领域及方向,即:从积雪雪崩单一学科向积雪生态水文多学科、积雪季向全年四季、从站点向流域尺度三个方向扩展。这一想法得到了生地所领导和到访的时任中央候补委员、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的支持,动议在积雪站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天山山脉、针对伊犁河流域,面向中亚干旱区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伊犁站”)。经过2011-2012年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伊犁站可行性报告终于通过论证。从2013开始到2015年,一座面向伊犁河流域的综合性研究站终于落成,并在2016年投入使用至今。同时在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对积雪站进行了各方面的完善,在2010开通网络(internet和网络电话),结束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目前高压线路也已建成,积雪站无信号、无电力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也使积雪站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积雪站作为伊犁站的重要部分,各类监测条件已经逐步完善,从单纯的积雪气候人工观测,逐渐建成为结合人工观测和全自动多要数观测,并实现数据远程传输。此外,通过招聘国内外各类研究人员,壮大生地所积雪生态水文研究队伍,开展针对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积雪水文过程影响的学科前沿研究工作,在雪崩发生机制及预警、融雪洪模拟预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研究成果被当地交通、气象等部门引用,实现了科研服务社会的宗旨。
收获
  伴随着生地所的发展,我也有了一系列的收获。在2013年获得了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又在2015年获得中国天山奖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在研究所这么多年工作和成果的认可,也是对我的鼓励。在生地所工作的日子里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与专题、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委托等各类项目二十余项。针对生地所国际学生人数较多的特点,我开发了“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中英双语教学课程、“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策略”和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英文课程,课程计划实施后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吸引了包括新疆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和其他科研单位多领域人员的参与。我在生地所工作期间,除了带领团队成员不断在自己的领域里进行探索之外,还努力推动和扩大生地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与卢旺达unilak大学“东非自然资源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以及与日本、加拿大、芬兰等美欧国家的研究机构与科学家合作交流。通过积雪站这个平台,聘请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阿部修博士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ahmad sajjad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国际特聘研究员到积雪站工作,对积雪雪崩、融雪径流等内容进行合作研究。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土资源匹配、积雪雪崩、洪水、滑坡脆弱性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发现目前缺乏对积雪学科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明确提出“积雪资源”这一概念,并强调对积雪的资源属性、内涵、研究范围、量化算法及其服务功能需要深入研究。“积雪资源”及其服务功能的提出,受到积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芬兰气象研究所邀请我去做特邀报告,介绍积雪站在积雪特性调查和积雪资源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然在生地所度过了14个春秋,在过去的岁月里,生地所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姿态给了我自由发挥空间,让我的科研梦想可以逐一实现,我为我当时能够回国选择来到生地所感到无比庆幸,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生地所能够更加辉煌,我也将继续勇往直前,在生地所的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下争取再创佳绩。
 
李兰海于2021-6-13, 渥太华
 
 
2010年8月17日詹文龙院士考察积雪站
 李兰海 伊犁2008年10月1日 
 
李兰海简介
  李兰海,博士,中国科学院国际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积雪水文与灾害团队首席科学家,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站长。曾任职于中国、英国、泰国与加拿大的各类研究所、大学、国际机构及咨询公司。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前期专项课题和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专题、中国科学院先导“a类”专项子课题和中国科学院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二十余项。多年来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积雪水文与水文地质灾害等研究工作,原创性提出应用有效生态积温反映冬季土壤物理性状和植被动态变化的方法体系,独立开发了以有效活动积温为核心的流域水文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量化气象要素对流域基流和融雪径流影响路径与强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新疆高寒山区融雪洪水预测预报技术难题提供了方案。在国际主流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一部。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已被学术界广泛参考应用和用于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研究成果和搭建的科研平台提升了我国在积雪研究领域的显示度和影响力。2019年9月27日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
  目前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委员会委员、新疆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开设中国科学院大学精品课程《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与应用》、《气候变化与应对》和《研究生科技报告写作》等英文课程。担任《东非科技杂志》副主编、《干旱区科学》、《山地学报》等杂志编委。2005度获得国际水产工程学会唯一的最高学术成就奖,2013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中国天山奖”获得者。
 
  李兰海
  新疆水循环与水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
  亚博电竞网站的联系方式:
  lilh@ms.xjb.ac.cn
  0991-7823125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