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电竞网站首页 > 纪念文集

扎根边疆的天山使者——记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兆萍-亚博电竞网站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7-17
韩芳,王璀蓉,王子骅
  历史长河中,奋斗者的足迹总是分外清晰与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扎根边疆的科学家们就是祖国西部的科技丰碑,他们不忘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初心,牢记探求科学真理,助力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使命,前赴后继地勇攀技术高峰,在报效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杨兆萍研究员就是他们中女性科研工作者的代表,怀着对新疆深切的热爱,不断推动新疆走向世界,也推动着世界了解新疆。她的科研成就,生动践行了“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在世界遗产研究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实现保护新疆关键生态区、提高新疆国际知名度和建设西部旅游强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新疆天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背后,有一位起到关键作用的科研工作者,她就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兆萍。为考察新疆潜力遗产区,杨兆萍的足迹踏遍新疆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和景区,并多次作为考察队唯一的女性,骑马、徒步、住帐篷深入喀纳斯、托木尔、博格达、罗布泊、阿尔金山等自然保护区无人区进行实地科学考察。野外科考条件异常艰苦,她总以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对工作的热情执着感染和鼓舞着考察队的全体队员,保证了每次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并成为支撑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的核心力量。经过多次考察,编制了《新疆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战略》,为新疆申遗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申遗领导小组汇报,成为新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并按新疆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战略编制完成了“新疆天山”、“新疆阿尔泰山”、“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帕米尔群峰”、“新疆雅丹”五项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通过建设部提交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
  2009年,天山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正式启动,杨兆萍作为申遗专家组长,与国内外顶级自然遗产专家、新疆分院的十几位核心专家经过多轮编写修改,如期完成了230万字新疆天山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等系列十三件中英文技术报告。该材料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审查,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代表中国政府提交给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并得到世界遗产中心评估专家高度评价。2013年6月21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新疆天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天山申遗工作获得圆满成功,新疆天山成为中国第10项世界自然遗产,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北方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
  杨兆萍并没有止步于现有的成绩,在世界遗产研究领域进一步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工作。2013年7月始,主持了多项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与项目组共同完成并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阿尔泰山”世界自然遗产系列申报文件;并已初步编制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 2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材料;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新疆自然遗产体系及旅游产业集群开发研究与示范”,2016年整合中国的世界遗产领域最强的研究团队,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是我国自然遗产领域中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重点针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管理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进行研究,对于引导自然保护地科学保护与管理,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引导我国作为遗产大国承担保护世界遗产的重大责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旅游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围绕数字遗产与智慧旅游技术应用领域,开展了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先后承担完成了科技部改革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等,带领团队集成研发了一套跨平台、跨媒体的“多尺度数字化采集 多语种信息交互 多模态可视化展呈”技术体系,搭建了丝绸之路分布式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建设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丝绸之路展示与体验中心”,构建了集pc端和移动端app于一体的多语种“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以精美照片、空中-地面全景、音视频等多种展呈方式,宣传推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1500处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的科学、美学、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丝绸之路遗产展示平台、数字旅游宣传推广平台、文化科技交流平台,先后在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中科院-新疆科洽会、北京旅交会等面向公众展示,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丝路文化科技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新疆旅游大数据与信息服务技术集成及示范”获得2017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提出“新疆旅游地域系统理论”,为新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旅游业从先导性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创造性提出“旅游文化树”的概念,可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少数民族区域双赢发展,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环境压力,缓解即将进一步加大的人地矛盾。主持编制的新疆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旅游业、新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自驾游服务体系规划、"南疆丝绸之路文化与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规划"、"新疆旅游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及重点旅游资源普查信息服务",受到国内和区内著名专家高度评价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指导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持完成了“新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为新疆风景名胜区发展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科学基础。主持完成了50余项地区级、县级和景区旅游规划,为新疆科学发展旅游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通过促进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降低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和解决地区的贫困问题外,还先后承担了多项针对贫困地区的无偿科技援助项目,包括2008年承担的“南疆三地州城乡扶贫开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喀什启动区实施方案”、2006年主持完成的“和田洛浦县旅游资源普查”等项目,其中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乌帕尔镇毛拉木贝格村旅游扶贫规划”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全国扶贫示范成果奖”。这些成果为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和环境文化保护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多年来她还为新疆做了几十场旅游发展报告与讲座,为新疆旅游人才培训做出一定贡献。
  时光如梭,对科研的热忱支撑着杨兆萍扎根边疆,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了优良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技术创新氛围,支持她不断进行学术创新,带出了一支国内世界自然遗产研究领域和新疆旅游学界的领军型创新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50多名,提交自治区政府咨询报告2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一等奖、二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着处在科研生涯黄金时期的杨兆萍,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与团队共同拼搏事业再创辉煌,为新疆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